2025#04 AI Agent
本周看到的信息不多,但也没必要为了周记
去刻意搜寻,以后碎片时间尽量看些高质量的内容可能会缓解这一问题。
文章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336 期):面对 AI,互联网正在衰落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AI 越是强大,其他网站的重要性就越低。
如果未来的 AI 强大到无所不能,那么你有可能不需要访问任何网站,只要对着 AI 提出要求,它都可以帮你操作。
你可以让 AI 帮你买东西、叫外卖、投资证券、播放视频,而不再需要去电商网站、外卖网站、券商网站、视频网站了。
这意味着,传统的、以网站形式存在的互联网将走向消亡。
我看到,一个老外预测,以后的商业模式可能是,各种服务商不直接面对用户,也不搭建网站展示自己了,而是把服务卖给 AI 公司,或者提供 API 让 AI 付费访问。
互联网将不再面向用户,而是面向 AI,因为消费者最终可能只使用 AI。未来的互联网,可能会有一个结构化数据层,取代现在的网站,专门供 AI 使用。
不只是网站,还有移动应用,也就是说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都将走向消亡。
回顾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很多公司做的都是信息匹配的生意,比如打车软件是把乘客和司机匹配起来,招聘软件是把工人和企业匹配起来,使信息跨越了地理隔离,提高了传播速度和范围。这帮中间商跑马圈地,赚得盆满钵满,而且一个个都想成为容纳老百姓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超级应用。现在信息匹配还在往更加集中的方向发展,而且有了AI Agent的加持,可以自动编排和调用各种API,屏蔽了集中带来的复杂性。拿支小宝举例,它的定位是AI生活管家,借助支付宝生态,用户通过对话就能获取各种生活服务,比如打车、点餐、充话费和查快递等等。它就相当于是用户和服务商API之间的中间层。
不敢想象,未来如果出现一个AI平台全面接管人们的互联网生活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根据《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这四份文件,在中国境内运营的互联网产品,需在用户发布任何内容(包括评论)前进行实名认证。也就是所谓的“后台强制,前台自愿”实名制。
在中国境内运营的互联网产品,需在用户发布任何内容(包括评论)前进行实名认证。这种实名认证几乎是无感的,因为我们在注册账号时基本都要绑定手机号,而手机号是和身份证号绑定的,所以认证手机号其实就是进行了实名认证。《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中就是这样规定的:第五条 (一)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基于移动电话号码、身份证件号码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方式的真实身份信息认证,不得向未认证真实身份信息或者冒用组织机构、他人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后台强制,前台自愿”理解成强制实名认证就好了。具体意思是,在产品后台你的身份是真实且透明的,但不要求你的昵称也用真实姓名。
书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