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 一次尝试
我好像总爱琢磨点什么,以使自己看上去不会那么浅薄。但随着见过越来越多优秀的人,我发觉当下最不缺的就是有聪明脑袋和优质想法的人,最缺乏的是执行力出众的人。对我自己来说,执行力更是短板中的短板。
(本博客,或者我说的话、写的字,绝大多数都是我个人的想法,所以我觉得没必要说我觉得
了。在博客中,我会尽量少使用这三个字,读者可以默认每句话前面都有这仨字儿。)
执行力和输出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做事总要输出信息和能量。我一直比较重视输入和思考,忽视输出。打算从今年年初开始做一些尝试和改变:每周把本周看到的有价值的信息,以及自己简单的想法记录下来,形成此刊。
文章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333 期):一切都要支付两次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Everything Must Be Paid for Twice
- 商品需要使用才能发挥价值,也可以说我们真正想要的其实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我们并不需要一本书,需要的是书里的知识,或者只是用它装点书架,让书架看上去体面些。因此,为了获取一件商品的价值,我们需要进行两次支付,第一次支付金钱获得所有权,第二次支付时间和精力获得使用价值。尽管后者的成本可能更高,但却常常被忽略。我们的大脑不自觉把获得价值的过程简化成一步,让我们以为支付了金钱就获得了价值。更重要的是,第二次支付不仅价格高,“货币”本身也很有限——即使你有亿万身家,寿命也不过近百年。
- 信息也类似,我们喜欢收集信息,但很难把信息用于实践。
科技爱好者周刊(第 334 期):年终笔记四则 - 阮一峰的网络日志
未来的三种关键能力
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立身之本。
写作能力。写作不仅是高效的沟通方式,还是强大的思考工具。文章的特点有两个:
- 内容完整,有充足的上下文信息。
- 逻辑清晰,白纸黑字写在这,有谬误的话容易被发现,而且也赖不掉。
因此很适合用来沟通和思考。沟通先不说了,在思考问题时,可以试试边写边想,你会发现想法会更容易收敛,而不会飘到十万八千里。
选择合适媒介传播信息的能力。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文章、视频、播客,甚至照片、游戏、硬件都可以用来传播想法(信息),因此可以选择适合自己传播内容的媒介。此外先进的媒介可能有更高的传播效率,比如短视频、动画。
播客
这期质量很高,让我有启发的是两个小点。
AI问答应用的入口应该在哪?
答案
应该在问题
产生的地方。很早我就有一个需求:读网站上的文章想到一个问题时,想问问AI,懒得复制粘贴,希望能选中片段或关键词直接提问。monica就是这样一款工具。这样看来,AI问答应用的入口最好做在问题产生的地方,比如网页插件(如monica)会拦截浏览网站时想到的问题,浏览器搜索框甚至快速启动软件(如uTools)的搜索框也是很好的入口。这两者都是PC的使用场景,至于手机,最好的入口就在超级应用(如微信)和系统桌面搜索框。AI First
Native这个词已经被滥用了,不必什么都追求原生,哪有那么多全新的应用。很多伟大的事物都是借助新技术发展,而不完全是由新技术产生的。AI First是说在AI这个时代,但凡想一个问题,哪怕是以前遇到过的,都可以先尝试以AI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考虑用AI应该怎么解决?会不会有更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