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废物大脑

kuilz 2023-12-02 {随笔} [大脑]

写下这段文字是因为突然发现大脑输入信息的速度比我想的还要慢得多。

缘起

闲来没事在google scholar看一位年轻博后的主页时,发现他23年的一篇新文章竟然引用量比之前发的都高很多。不知怎么,我突然想知道google scholar上引用量最高的人和文章分别是什么。(如果你觉得这两句话没什么逻辑,我深表同意&抱以歉意,可过程就是这样,只能怪思维比较跳跃,缺乏逻辑)

谈到引用量最高的人和文章,脑子里首先跳出来的是Kaiming He和他的ResNet,搜索发现总引用量是50个w,ResNet单篇引用量竟然足有19个w!!!

image-20231202185544474

一激动就开始水群,把ResNet引用量的截图甩到群里,说“这几年深度学习发了多少文章可见一斑”,朋友说听李沐讲去年一年就发了30万篇AI的论文。30万篇,八辈子都看不完,好在我不是做AI的哈哈,但情况是一样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那么就只能祈祷LLM快速发展,让它读几十万篇论文,然后我问它问题就好啦,因为我阅读的速度太慢了,或者说人脑输入信息的速度太慢了!

过程

人脑输入信息的速度太慢了,那么到底有多慢呢?我想简单测一下。于是把眼前这篇论文的摘要复制粘贴进word,统计出来这段话包括183个单词,共计1339个字符(计空格)。

image-20231202190457830

image-20231202190720047

读这段摘要用了1分20秒,虽然平时肯定不会这么读。以字符计算,1339个字符读了80秒,每个字符按UTF-8编码的话,只占用一个字节。所以很明显我的阅读速度约为16 Byte/s。怎么评价这个速度?如果一个U盘速度是这么快,掉地上我都不带捡的呜呜呜😭😭😭

而且我一直觉得阅读文本是大脑输入信息最快的方式,用眼睛看比用耳朵听已经快多了。以至于当我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看某段视频,但那段视频磨磨唧唧大多都是废话时,我可能会把直接导出字幕,然后看字幕的文本文件。

结语

所以说,大脑输入信息的速度真是慢的让人难以接受。人类进行信息输入和输出的效率如此低,而且不管是输入还是输出都是有损的——花80秒读的摘要在我敲下这行字时已经忘光了(输入有损),就算我记住,如果讲给别人的话,别人接收到的也会比我输出的少得多(输出有损),甚至他可能压根不想搭理我,直接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

写到这儿有两点想法:

一是肉体苦弱,机械飞升,什么时候脑机接口能够发展到把知识输入人脑的过程变得像把硬盘插进电脑一样简单?研究脑机接口的朋友说现在早着呢,还远没到那个阶段。我当然知道,而且即便到了那个时候率先享受这一科技的肯定是富人,借此富人可以直接不需要学习,就获得人类的所有知识,和我这种16 B/s的穷人分化成两个物种。

二是像我前面说的既然人类进行信息输入和输出的效率如此低,怎么还能创造出这么多强大美妙的东西呢?直觉告诉我,我们的大脑不擅长进行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它擅长的是别的处理。那么大脑擅长什么呢?尤其是和我们已经创造出的用于进行存储和计算的机器相比。 这个问题我暂时懒得思考哈哈,反正后面会有机会瞎想的。

参考

  1. 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DhtAFkwAAAAJ&hl=en
  2. Luo X, Wang H, Wu D, et al. A Survey on Deep Hashing Methods[J]. ACM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Discovery from Data, 2023, 17(1): 1-5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