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接纳——读《被讨厌的勇气》

kuilz 2023-08-20 {阅读} [心理学]

不知道为什么这本书这么火,可能是由于和弗洛伊德式的“原因论”不同,本书强调的是“目的论”,即认为起决定作用的是你自己,这一观点可以在目前社会经济环境状况不佳的情况下给人些许动力。

书中内容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多印象,一方面是我记忆力不太好,另一方面是我始终认为“读书无用”,因此我总是以一种近乎消遣的方式读书,甚至没怎么关心书的主题,而是更青睐于书中任意内容与我的想法产生的零星碰撞。

此处的“零星碰撞”就是书中提到的“自我接纳”了。

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对得了60分的自己说“这次只是运气不好,真正的自己能得100分”,这就是自我肯定;与此相对,在诚实地接受60分的自己的基础上努力思考“如何才能接近100分”,这就是自我接纳。

最近,我常常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要承认两点:

  1. 承认自己很菜的事实。
  2. 承认自己在努力变强的事实。

这两点竟然恰如其分地对应书中的前半句(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和后半句(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对我来说,承认自己很菜是比较难的,一是因为动物本能地都会掩饰自己的弱项吧。二是自我意识过剩,担心自己会被嘲笑,其实倒也没人那么关注你。这一点无需多言,我想主要谈谈第二点——承认努力。有时候承认自己在努力可能也是一件难事儿,为什么呢?我觉得我们的文化中对“举重若轻”有一种特别的迷恋,大家更喜欢天才,喜欢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取得成功的天才。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努力代表着愚笨;而且在这个人们张口闭口都是“内卷”的时代,努力还代表内卷,让人避之不及。文化的崇尚和社会的风气都是客观环境,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我们自己,所以自我接纳和理性选择就比较重要了,可以让我们轻松点、幸福点。

另外,尽管总能听到“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言论,但书中关于过程的论述还是刺痛到了我。

假如人生是为了到达山顶的登山,那么人生的大半时光就都是在“路上”。也就是说,“真正的人生”始于登上山顶的时候,那之前的路程都是“临时的我”走过的“临时的人生”。

目标明确的人更容易忽略过程,这段话与诸君共勉,我觉得登上山顶太晚了,希望我们的人生从今天就开始。

💬评论